《尚书》中提到的地名“三危”是现在的那理
大家好,感谢邀请,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《尚书》中提到的地名“三危”是现在的那理的问题,以及和国模燕子的一些困惑,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,也没有关系,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解决大家的问题,下面就开始吧!
《尚书》中提到的地名“三危”是现在的那理
三危古地名
,多义词,共2个义项
。“三危”是古代对青藏高原的一种称呼,是史书记载中最早的敦煌地名。《清史稿》记载:“西藏:禹贡三危之地。在四川、云南徼外,至京师万有四千馀里。周为西戎,汉为西羌。唐为吐蕃,其君长号赞普。至宋朝贡不绝。”
中文名
三危
来源
史书记载
定义
敦煌地名
典籍
尚书·舜典
时期
公元二世纪后半期
快速
导航
地理争论
历史沿革
史书记载
《尚书·尧典》载:“窜三苗于三危”。早在公元二世纪后半期,东汉著名学者侯谨在此著书立说。东晋永和八年(352年),佛教徒开始在此创建洞窟。前秦建元二年(366年),高僧乐尊经此,见三危山状如千佛,始凿莫高窟。三危山自古以来都是敦煌一处重要的宗教胜地。三危圣境国模甚大,一派佛国圣地、道家天宫的景象。
流传在贵州北部的苗族史诗《芦笙古歌》中有这样的叙述:“从前,我们苗家住在银大坝、金大坝。……那些夏鬼,抢光了我们苗家的财物,烧我们苗家的房屋,血跟沟流,血跟路流。我们苗家没有住处,我们苗家没有立足之地。别人有家,我们有苗氏没有家,我们象铁鹞子和燕子去游荡天涯。”这首苗族古歌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。在四千年前,以尧、舜、禹为首的华夏部落与三苗部落发生战争,经过长时间血腥的烧杀,三苗被击败,一部分三苗被驱逐到三危。
神话传说
三危这个地名也是韩国开国神话和中国楚辞都涉及过的地方,楚辞神话里天帝乘六龙车到过三危,而韩国扶余神话中天神乘五龙车下凡人间。
韩国檀君神话里天神桓因关注过“三危太白”。桓因得知桓雄想下凡人间,他从天界查看三危、太白之后,为桓雄选择太白山作为降落之处并建立了“神市”,即最早的部落国家。以往的韩国开国神话研究,由于“三危太白”定位在韩国本土,或将三危理解为今甘肃敦煌附近的三危,所以很难看出两国汉江之间的内在联系。笔者认为韩国开国神话中的“三危”是指在今甘肃、陕西与四川交界处的中国古三危,“太白”则是指韩国江原道和庆尚道交界处的太白山,韩国汉江发源于此。
地理争论
在中国,古三危的地望从古到今争论不休,从西藏、青海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、到山东、河北都有学者论证于此。尽管对其地理位置的认识天差地别,可有一点被所有史书和史学家们认同,即三危和三苗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。记载最多的是公元前二千多年尧舜将三苗逐放到三危,三危曾是三苗的一支部落所在地
三危的历史沿革
《尚书·舜典》载:“窜三苗于三危”。早在公元二世纪后半期,东汉著名学者侯谨在此著书立说。东晋永和八年(352年),佛教徒开始在此创建洞窟。前秦建元二年(366年),高僧乐尊经此,见三危山状如千佛,始凿莫高窟。三危山自古以来都是敦煌一处重要的宗教胜地。三危圣境国模甚大,一派佛国圣地、道家天宫的景象。
流传在贵州北部的苗族史诗《芦笙古歌》中有这样的叙述:“从前,我们苗家住在银大坝、金大坝。……那些夏鬼,抢光了我们苗家的财物,烧我们苗家的房屋,血跟沟流,血跟路流。我们苗家没有住处,我们苗家没有立足之地。别人有家,我们有苗氏没有家,我们象铁鹞子和燕子去游荡天涯。”这首苗族古歌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。在四千年前,以尧、舜、禹为首的华夏部落与三苗部落发生战争,经过长时间血腥的烧杀,三苗被击败,一部分三苗被驱逐到三危。三危这个地名也是韩国开国神话和中国楚辞都涉及过的地方,楚辞神话里天帝乘六龙车到过三危,而韩国扶余神话中天神乘五龙车下凡人间。
韩国檀君神话里天神桓因关注过“三危太白”。桓因得知桓雄想下凡人间,他从天界查看三危、太白之后,为桓雄选择太白山作为降落之处并建立了“神市”,即最早的部落国家。以往的韩国开国神话研究,由于“三危太白”定位在韩国本土,或将三危理解为今甘肃敦煌附近的三危,所以很难看出两国汉江之间的内在联系。笔者认为韩国开国神话中的“三危”是指在今甘肃、陕西与四川交界处的中国古三危,“太白”则是指韩国江原道和庆尚道交界处的太白山,韩国汉江发源于此。
OK,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